一、一些常考概念

易复性疝指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不引起严重症状者嵌顿性疝指疝内容物经扩张的疝囊颈进入疝囊,后因囊颈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绞窄性疝嵌顿疝合并血运障碍者,称绞窄疝逆行性嵌顿疝嵌顿的肠管包括几个肠袢,或呈W形,称逆行性疝或Maydl疝Richer疝指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壁的一部分,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也称肠管壁疝Littre疝若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Meckel憩室),则称为Littre疝滑动性疝疝内容物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属于难复性疝,多见于右侧儿童疝因疝环组织一般比较柔弱,嵌顿后很少发生绞窄疝内容物腹外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小肠;难复性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大网膜;左侧滑疝的疝内容物是乙状结肠,右侧滑疝的疝内容物是盲肠、阑尾、膀胱

二、解剖

1、腹股沟管结构

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

成人腹股沟管长约4-5cm,股管长约1-1.5cm,大隐静脉走形于股管下口

(1)两环两口:腹股沟管的深环即内口,浅环即外口。深环位于腹股沟中点上方2cm,浅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1.5-2cm处。

(2)四壁

腹股沟管股管两口:内口:深环;外口:浅环两口:上口:股环;下口:卵圆窝

四壁:前壁:皮肤皮下和腹外斜肌腱膜,外1/3为腹内斜肌(外前外斜肌)

后壁:腹膜和腹横筋膜,内1/3为腹股沟镰(慈禧太后专横不知廉耻)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皇内上侍手拿弓箭)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四缘:前缘:腹股沟韧带

后缘:耻骨梳韧带

内缘:腔隙韧带

外缘:股静脉

2、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直疝三角的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侧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

二、腹股沟疝

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最常见

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称腹股沟直疝

1、发病机制

(1)先天性解剖异常:腹内压高,腹膜鞘突未关闭

(2)后天腹膜壁薄弱或缺损:腹横筋膜、腹横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

2、临床表现和类型

(1)易复性疝: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用手可回纳。回纳后,以手指通过阴囊皮肤伸入浅环,可感浅环扩大,咳嗽可有冲击感,按住深环,可感深环扩大,此时病人起立咳嗽,疝块并不出现,去手指,由外上向内下鼓出。小肠。

(2)难复性疝:大网膜

(3)滑动性疝:消化不良,便秘。

(4)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可有肠梗阻表现,Richter疝由于肿块不明显,不一定有肠梗阻:小肠壁

(5)绞窄性疝:血运障碍,腹膜刺激征

(6)腹股沟直疝:直立时出现半球形肿块,不疼痛。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嵌顿

3、鉴别诊断

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发病年龄儿童、青壮年常见多见于老年40岁以上妇女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由直疝三角突出经股管突出进入阴囊可进入绝不进入绝不进入疝块外形椭圆形或梨形,有蒂半球形,基底较宽半球形,位于卵圆窝处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精囊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嵌顿机会较多极少最易嵌顿

4、治疗

(1)非手术:①一岁以下婴幼儿②年老体弱者③伴严重疾病禁忌手术者

(2)手术:①1-3岁,严重感染,绞窄坏死--只做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②嵌顿疝4h--手法复位;4h无感染无肠管坏死可试行手法复位,其他手术

③疝修补术:前F后B摸死s大屁股妹M(加强前壁Ferguson;加强后壁Bassini,Halsted;加强腹横筋膜Shouldice;大的斜疝、股疝McVay,只有M是缝合到耻骨梳韧带,其他都是缝合到腹股沟韧带)

三、股疝

中年女性多见,最易发生嵌顿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偏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wh/16957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