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病基本知识介绍

1.什么是疝?

疝,老百姓称之为“疝气”,是人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部位,通过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疝发生在腹壁称之为腹外疝,发生在腹腔内称之为腹内疝;一般所说的疝气是狭义的叫法,主要指腹外疝,除此之外还有食管裂孔疝、膈疝、脑疝等等。

2.什么是腹外疝?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包括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疝以及腰疝等。腹外疝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腹股沟疝,占90%以上,分为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

3.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腹外疝的发生?

总的来说腹外疝的发生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1)腹壁强度降低因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形成潜在腔隙,该部位的强度相对薄弱,如腹股沟管、脐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老年、肥胖等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长期排尿困难、搬运重物、肝硬化腹水、怀孕、婴儿经常啼哭等。

4.什么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的疝,分为斜疝和直疝,儿童、青少年以斜疝常见,老年患者以直疝常见,右侧比左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斜疝的疝内容物可进入阴囊,直疝的疝内容物不进阴囊。

5.什么是切口疝,为什么会发生切口疝?

切口疝是指发生在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临床较常见,占腹外疝的第三位;切口疝的发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腹部手术,尤其是腹部纵型切口,切断腹壁各层肌肉、筋膜、鞘膜等纤维组织,导致腹壁切口处强度降低,当腹内压增高时,可能导致切口疝的发生;

(2)切口感染、留置引流物时间过长、切口过长、缝合不严实、术后腹部明显胀气导致腹内压骤增的情况。

(3)肥胖、老年、营养不良等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也容易发生切口疝。

6.得了疝气有哪些表现?

疝气的症状轻重不一,与疝的类型、疝内容物情况、有无嵌顿及绞窄等因素有关。腹外疝早期仅有轻微的局部症状,如局部胀痛,可复性肿块等,不影响内脏功能,没有全身症状。随着疝内容物增多,局部胀痛加重,伴下坠感。

7.得了疝气,不治疗有哪些危害?

(1)消化系统,引起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2)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受压症状;小孩则可因疝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因睾丸受压导致性功能障碍。

(3)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受刺激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回纳困难,导致疝嵌顿,出现急性肠梗阻、肠坏死等危险情况。

8.如何选择疝气的治疗方法?

疝气的病人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疝的类型等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9.疝气手术患者术前应注意什么?

(1)如果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严重便秘、腹水等腹内压压力增高的情况,应该在这些情况纠正后再去手术,以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

(2)如果患有糖尿病,术前应该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再去手术。

(3)病人有营养不良的情况时,改善营养状况以后再手术,以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

10.疝气手术治疗术后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

(1)术后1个月内应避免用力大小便、用力咳嗽、上下楼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等,以防腹内压骤增、使疝复发。

(2)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3个月后若进行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可以用疝带包裹腹部,以防疝复发。

(3)术后正确护理:患者应该半卧位,双膝关节屈曲,减小腹壁张力。在咳嗽、进食时可以在腹部束宽腹带,以防腹压升高。

(4)术后正确饮食:术后要清淡饮食,多吃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这些都可以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wh/1694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