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股疝专科治疗医院 >> 股疝诊断 >> 护师重点外科护理学之腹外疝病人的护
年
10月11日
第三篇外科护理学
第二十三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1.概念:疝多发生于腹部,以腹外疝多见。
2.病因:腹壁强度降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等)和腹内压力增高(慢性便秘、咳嗽、婴儿经常啼哭等)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3.病理解剖:疝内容物以小肠最多见。
4.临床类型
(1)易复性疝:最常见,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
(3)嵌顿性疝。
(4)绞窄性疝。
第二节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2种,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
一、腹股沟斜疝
1.临床特点
(1)易复性腹股沟斜疝临床特点
1)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2)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3)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
4)精索在疝囊后方。
5)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2)难复性斜疝: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2.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棉线束带法或绷带压深环法适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
(2)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
二、腹股沟直疝
1.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仅老年人。
(2)突出途径: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3)疝块外形:半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与疝囊精索的关系:在疝囊前外方。
(6)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第三节股疝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突起。因股疝极易嵌顿、绞窄,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第四节其他腹外疝一、脐疝
1.临床表现:小儿啼哭时出现脐部肿块,安静平卧时肿块消失。
2.治疗要点:2岁之前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小儿满2岁后,如脐环直径仍大于1.5cm,则可手术治疗。
二、切口疝
最常见的腹壁切口疝是经腹直肌切口,其次为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第五节护理1.术前护理
(1)卧床休息。
(2)消除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慢性咳嗽、腹水、便秘、排尿困难等。
2.术后护理
(1)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降低腹股沟区切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
(2)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行肠切除吻合术者应禁食,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
(3)预防阴囊水肿。
(4)预防切口感染:切口一般不需加沙袋压迫,有切口血肿时应予适当加压,以防切口出血引发感染。
3.健康教育: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阿虎医学白癜风初期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wh/169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