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股疝专科治疗医院 >> 股疝治疗 >> 什么是卡伦征和格雷特纳征
什么是卡伦(cullen)征和格雷特纳(grey-Turner)征?
脐周围皮肤青紫及两侧肋腹皮肤灰蓝色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称为Cullen征(卡伦征、Cullensign),见于宫外孕破裂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也见于其他内脏破裂的腹腔内大出血。
1.Cullen(卡伦)征是指腹腔内大出血时出现的脐周围发蓝的征象。年Cullen等人报道了一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患者出现脐周皮肤颜色的改变,后来这一体征就被命名为Cullen征。Cullen征多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了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外,还可见于其他一些疾病,如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十二指肠破裂穿孔、腹腔肿瘤破裂、异位妊娠破裂或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因为它们都可以导致腹腔内大量的血液聚集,都可以使脐周出现发蓝的征像。
2.什么是格雷特纳(grey-Turner)征?格雷特纳(grey-Turner)征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一种体征,表现为患者的双侧或单侧腰部皮肤出现蓝-绿-棕色大片不规则淤斑。这是由于急性胰腺炎时胰酶溢出胰腺组织外,引起出血性积液,其内含有多种胰酶,消化性很强。可沿腹膜后透过肌层等组织,到达皮下组织而引起毛细血管出血所致。由于此征出现较晚,对诊断无多大意义,惟因见于病情较重的病例,故对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帮助。Grey-Turner征即双侧或者单侧腰部皮肤出现蓝-绿-棕色大片不规则瘀斑,常见于以下疾病:1.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2.胰腺外伤;3.腹膜后血肿。临床上常将Grey-Turner征的出现与重症胰腺炎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相联系,认为它们是预后不良的征象。在Dickson的研究中出现Grey-Turner征的患者死亡率为37%与无此症状出现的重症患者亦为37%的死亡率相同。因而他得出Grey-Turner征的出现并不一定预示患者死亡结论。但他的研究同时表明Grey-Turner征的出现对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预示作用,且与假性囊肿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急性胰腺炎的腹壁表现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可见到腹壁水肿,压痛,皮肤颜色改变(Cullen征及Grey-Turner征)等症状体征;在CT片上亦可见到脂肪密度增高,坏死,肿胀等征象。
3.急性胰腺炎腹壁皮肤颜色改变的临床表现。
有关急性胰腺炎腹壁受累表现最早的报道见于年Cullen等人对一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患者脐周皮肤颜色改变的描述,后来这一体征被命名为Cullen征,认为Cullen征更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时,偶可见于其他一些疾病,如: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十二指肠破裂穿孔、腹腔肿瘤破裂及经皮肝穿刺术后等。在Cullen发现上述征象的次年,即年,Grey-Turner报道一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了脐周及双侧腰胁部皮肤的改变,目前Grey-Turner征的定义仅限于任一侧腰胁部的皮肤颜色的改变。Grey-Turner征以发生在左侧者居多,最初为青紫色渐变为青色再浅至黄褐色。它多出现于急性胰腺炎症状出现后的3天到一周内。
4.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特征性颜色改变,最初为青紫色渐变为青色再浅至黄褐色。它多出现于急性胰腺炎症状出现后的3天到一周内,但在死亡病例则出现较早。这些征象出现常伴有腹壁或肿胀,压痛,有时可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关于其发生率,各家说法不一,有认为极为罕见者,但多数结论都在1-3%的范围内。Cullen征与Grey-Turner征在急性胰腺炎时出现的几率相等。同样是在他的研究中腹壁皮肤颜色改变在男女发生的比例为1:3,由此他推论这些征象的出现或许与多发于女性的胆源性胰腺炎有关。Toshitaka在所研究的5例出现Cullen征的患者也提到胆石性胰腺炎与腹壁征象的相关性,并且另外提出ERCP后的急性胰腺炎可能由于炎症发生于近胰头部更易将炎性产物释放到肝十二指肠韧带,因此易产生Cullen征[9。
5.随着对急性胰腺炎腹壁表现研究的深入,不同学者相继报道了一些少见的Cullen征或Grey-Turner征的变异型:腹壁颜色改变可出现在脐旁,脐至耻骨联合线附近,上腹部等部位,此外尚可出现于双侧腹股沟区及大腿上份(称Fox征)、阴茎(称Hoftbr征)和女性的外阴部[10,11。
6.临床上常将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出现与重症胰腺炎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相联系,认为它们是预后不良的征象。在Dickson的研究中出现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患者死亡率为37%与无此症状出现的重症患者亦为37%的死亡率相同。因而他得出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出现并不一定预示患者死亡结论。但他的研究同时表明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出现对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预示作用,且与假性囊肿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年3月31日星期三洪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zz/170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