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泌尿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股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   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脐疝需要治疗吗?

  虽然脐疝看起来很吓人,甚至极少一部分宝宝脐疝的鼓出部位可以像李子那么大,但只要鼓出部分不是触痛或肿胀得很厉害,而是软的,按压能够缩小,而且宝宝也没有觉得不舒服,脐疝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不要自行用那些如用硬币压在肚脐上的方法来给孩子治脐疝。反而会引起感染。宝宝的脐疝一般会在两三岁前自行消退,但也有些宝宝的脐疝要到5岁才能愈合。   在极少数病例中,宝宝的一段肠管可能会被开口处卡住,阻断了这个区域的血液供应,这就需要立刻做手术。如果你发现宝宝脐疝周围发生肿胀、触痛或颜色变化,尤其是宝宝还有呕吐或疼痛的现象,请立即带宝宝去看急诊。

怎样自测孩子是不是得了疝气?

  首先,小孩哭闹,如果您仔细检查,会发现腹股沟的一侧鼓起一小包,有的似大枣大小,有的似核桃大小,摸起来很硬,触痛明显,有的降入阴囊底,当小孩平卧或睡着了,包块可还纳腹腔,但如站立,哭闹,腹腔压力大时,包块可再次出现。您可以判断孩子得了疝气。

如腹股沟或阴囊出现肿物,还要判断是疝气还是鞘膜积液,两者都是常见病。“用手电筒来照,如果肿物透光,可以初步判断为鞘膜积液,如肿物透光不明显,则考虑为疝气,最好再做个B超检查,既可作出鉴别,也可防止漏诊其他疾病。”

由于小儿疝气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发生在生殖器部位,许多家长担心疝气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生殖器官发育。小儿疝气一般不会影响发育,最大的风险在于嵌顿。嵌顿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肿物无法回纳,患儿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不排便等肠梗阻症状;检查和触摸可发现在腹股沟或阴囊内有椭圆形肿物,质地硬实,触痛明显。因此,若小儿出现无故哭闹、烦燥、呕吐等,就要警惕是否由疝气嵌顿引起。   新生儿患“疝气”千万不要手法复位,因为新生儿肠壁较薄,过力挤压易使肠子穿孔。疝气的产生是鞘状突未闭合,所以小孩一旦剧烈用力,肿物就容易突出,应尽量避免哭闹、剧烈运动、便秘等。

  由于许多小孩发生疝气的年龄都比较小,要完全避免哭闹基本不现实,提醒宝妈在小孩哭闹时,一定要密切注意观察腹股沟和阴囊,一旦发生疝气嵌顿,要及时就医,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处理。因为小孩的肠壁比较薄,如果非专业人士进行疝气回纳操作,力度掌握不当,很容易导致小肠破裂,引起腹腔感染,危及小孩生命。

  “如果鞘膜孔比较大,肠管可以自由进出,肿物易突出,也易缩回去,这样发生嵌顿机会就少。如果每次突出的肿物都难以回纳,说明鞘膜孔可能比较小,这样发生嵌顿的几率比较大,要特别注意。

为了避免误诊,还是建议医院检查,如小儿外科、泌尿科、普外科等,医生一般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即可判断。为了明确诊断及了解是否存在双侧疝气,最好再做个B超检查。

如何预防小儿“疝气”?

  ①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块物,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   ②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③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④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⑤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白癜风症状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yy/1691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