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股疝专科治疗医院 >> 股疝症状 >> 名将传奇第三帝国的鹰狐隆美尔
年10月14日,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的夫人发布了一则讣告,宣告了这位二战德国陆军的象征性人物,也曾是盟军难缠的对手,已经离开这个战火尚未平息的世界。
讣告
年7月17日身负重伤之后,我亲爱的丈夫,他儿子最忠实的朋友,亲属们敬爱的兄弟、姐夫和叔叔不幸猝逝,享年53岁。
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荣誉团骑士,嵌有橡树叶、剑与钻石骑士十字勋章的获得者,曾被授予光荣负伤奖章以及其它各种崇高的荣誉。
他终生为祖国效力,我们全体家属对他致以深切的哀悼。
露西·玛丽亚·隆美尔
空军战士曼弗雷德·隆美尔
但隆美尔却不是如纳粹德国官方宣称的那样死于心脏病,而是被希特勒逼迫自尽的。这位为纳粹德国南征北战的将军,最终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在了他为之效忠的元首之手,他不算长的一生最终以悲剧结尾,但这也可能是他的另一种幸运——没有目睹德国的溃败和他所忠于的元首的灭亡。
▲隆美尔的父母
隆美尔的全名是“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ErwinJohannsEugnRomml),于年11月15日出生在德国巴登-符腾堡邦的海登海姆小城。隆美尔与他在二战中的老对手蒙哥马利一样,都不是出身于军人世家。蒙哥马利的父亲是教士,而隆美尔上数两代人都是教师,他的母亲海伦娜(Hln)则为当地官员卡尔·冯·卢兹(KarlvonLuz)的女儿,总的来讲家境还是不错的,比起同时代的苏联将军们,童年的隆美尔可以算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了。
▲幼年的隆美尔还是很萌的
隆美尔童年时身体不好,因为头发色淡、皮肤苍白而得到了一个“小白熊”的称呼,不过他因此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偏爱,隆美尔自己也记述道:“小时候常在自家宽大的庭院里游玩,十分幸福。”年,隆美尔父亲当了阿伦中学的校长,全家也搬到阿伦。阿伦没有小学,隆美尔在上中学前是由家庭教师来指导的。年,隆美尔上了中学,但他对于运动和读书都没有兴趣。到了10多岁后隆美尔突然“开挂”,成绩变好,也开始热衷于体育活动。在14岁时还与朋友共同做了一架滑翔机,虽然飞不起来,但考虑到年欧洲才有了真正的飞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少年时期的隆美尔从没想过要从军,对军事也没兴趣,他非常希望能成为飞机设计师。但父亲却希望他参军,这大概是因为老隆美尔曾经有在炮兵部队服役的经历(隆美尔祖辈跟军事唯一沾边的历史)。听话的隆美尔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是他身体太弱,炮兵和工兵都拒绝了申请。最后只有第伍尔登堡步兵团通知他去报到,并进行体检,医生发现他有腹股疝,老隆美尔为此给他安排了一次的手术,7月19日,医院仅6天后,18岁的隆美尔正式参了军,不久后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年11月,隆美尔从军官候补生学校毕业,校长在给他的评语中写道:“隆美尔非常出色,体操、击剑、骑马可以胜任……但他瘦弱,体质相当糟糕……性格倔强、意志坚韧不拔、热情活泼??守纪律、时间观念强、自觉、友善、智力过人、有高度的责任感。”校长最后总结道:“军官候补生隆美尔是一个能干的军人。”
在军校学习期间,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17岁的露西·玛利亚·莫林(LuciaMariaMollin,隆美尔常叫她“露西”),她是来该地专读语言学的。起初她发现隆美尔过分严肃,可不久他们便双双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在军官学校毕业后,隆美尔也经常与露西以信件联络,他们于年结婚。在个人感情方面,隆美尔和他后来的老对手蒙哥马利一样,都非常专情。他既不喝酒也不抽烟,一生都忠实于妻子、忠实于婚姻,结婚后就和其它女人全无来往。
年3月1日,隆美尔被派到离家乡不远的乌尔姆第49野战炮团的一个炮兵连服役。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已经笼罩在德国上空,当一战爆发时,他回到步兵团,担任第2营第7连的排长。8月22日清晨五点,在比利时、法国边境的波雷村(Blid),隆美尔首次参加实战,他率领仅有的4名士兵打败了20多名法军。其间隆美尔几度因为剧烈的胃痛而失去意识,但清醒后仍然坚持战斗。此后他转战法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战场,表现突出。在喀尔巴阡山的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行军50小时,俘获敌人多人,火炮30门。
▲蓝马克斯勋章(PourlMérit)实为“功勋勋章”,
上面文字为法文,这是由于年腓特烈大帝创
立该勋章时,还流行使用“高大上”的法文
在一战中,年轻的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勋章,其中一枚“蓝色马克斯”十字勋章最为隆美尔所珍爱,之后几乎一直戴着它(另一个著名的获得者是“红色男爵”里希特霍芬)。这是因为“蓝色马克斯”是当时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军队最高勋章,而且在一战后就被废除了,成了绝品。尽管一战的德军中并不乏隆美尔这样勇敢和出色的军官,但他们也无法改变德国两线作战,综合国力被协约国碾压的现实。随着德国的战败,那些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德国军人们大多退伍回乡,成了老百姓。隆美尔被幸运地留了下来,担任了九年的连队指挥官。在此期间,他依旧勤奋好学,他研究过重机枪,并成了一名熟练的射手和装弹手;学习内燃机的所有原理,反复拆装摩托车;教士兵如何在山上建滑雪小屋,如何制造折叠船。
年10月,隆美尔被提升为德国中部哈兹山区戈斯拉一个营的指挥官,由于表现出色,很快升为中校。年,在戈斯拉,隆美尔和决定他命运的人物阿道夫·希特勒偶然相遇了。年9月30日,在访问戈斯拉尔的收获季期间,当时已经上台执政的希特勒对隆美尔麾下的营进行阅兵,这是两人首次的见面,照片中间左边戴头盔的人就是隆美尔。当时纳粹党通过全面的变革和采取正确的经济措施解决了大多数经济困难并恢复了国家失去了的民族自豪感。希特勒私下向将军们保证,德国军队一定要恢复,并赢得了多数将军们的支持。事实上,隆美尔在政治上是个“头脑简单”的人,跟当时大多数德国人一样,非常服膺希特勒。
▲年9月,视察波兰前线的希特勒,
右边就是隆美尔少将
一年以后,年隆美尔被派往波茨坦任军校教员,此时正逢希特勒宣布扩军,军校学员增多,隆美尔正好可以发挥他的才能,而此间他写成的《步兵攻击》一书更是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并获得了希特勒的赏识。年,希特勒决定提拔隆美尔担任大本营卫队长。当德军入侵波兰之战开始时,隆美尔以狂热的心情迎接战争的到来,他在对妻子的信中写道:“你对9月1日希特勒(对波兰宣战)的演讲有何感想?我们有这样的领导人不是很好吗?”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年2月15日,他出任了第7装甲师师长。
▲席地而坐进行会议的第7装甲师师长
隆美尔少将,身着黑色军装的人是装甲兵军官
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有机会实践他的机动作战理论了,他指挥下的第7装甲总是在不停地前进和运动,这种高强度的机动作战模式,让还死抱着一战老黄历的英法军摸不着头脑,经常因为搞不清对手真正的位置而陷入恐慌后自动放弃阵地。由于第7装甲师进攻速度特别快,总是冲在前面,被称为“全德军中最西边的师”,而对手则将其冠以“幽灵师”(DivisionFant?m)的称号。直到法国投降之前,第7装甲师以名士兵阵亡、名失踪和损失42辆坦克的代价,一路攻克了勒阿弗尔、瑟堡,取得了俘虏敌军97,人,缴获坦克装甲车辆、各式火炮门、卡车4,至5,辆的战绩,真可谓秋风扫落叶,隆美尔也就此成为“帝国之鹰”。
▲年6月,隆美尔出席在巴黎举行的
胜利庆祝阅兵式,脸上的笑容抑制不住
从此,隆美尔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年1月1日,隆美尔被晋升为中将。在2月,吹捧德军胜利的电影《西线的胜利》上映,在其中出镜的隆美尔也因此成了“明星”。而就在德军横扫法国的时候,德国的“猪队友”也迫不急待地上阵了,墨索里尼决定乘英法新败,打算一举夺取埃及和希腊,刚开始还牛哄哄的拒绝了希特勒的主动援助,结果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被希腊打了回来,在北非的25万意军也被9万由殖民地士兵组成的英军打得找不着北。墨索里尼只好厚着脸皮向德国求救,希特勒对意军的无能深感震惊,但还是决定去救这头“猪”,理由是“虽然北非在军事上可以放弃,但其对意大利的战斗精神会有重大影响。英军可能仅亮出手枪或是空中轰炸就能逼其谈和,真正对我们不利的是这点。”这样一来,纳粹德国就陷入了对其毫无意义的沙漠战争中。
▲“德意志非洲军”的标志
最开始希特勒只派了一个师的兵力,指挥官是汉斯·冯·路克(HansvonLuck),但很快路克就报告称意军实在是“战五渣渣”,一个师根本不够。于是希特勒又增派了一个装甲师,并任命隆美尔为指挥官,这两个师被整编为“德意志非洲军”。隆美尔于年2月12日上午抵达意属利比亚首府的黎波里,此时刚刚打了胜仗的英军换上了不熟悉沙漠作战的菲利浦·尼姆中将为前线指挥官,中东地区总司令韦维尔也错误判断了德军可能的进攻时间。隆美尔抓住时机,在补给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不惜违背希特勒只实施“牵制”作战的意图(因为德国正准备对苏开战),以一贯的机动作战方式向大意的英军发动突袭,一举拿下了昔兰尼加、阿盖拉、班加西等地。
▲隆美尔标志性的风镜是缴获
自英军的战利品
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对英军的状况感到愤怒,解除了尼姆中将的职位,重新任命了奥康纳为前线指挥官,但由于隆美尔进军太快,这两名英国将军居然都被稀里糊涂地俘虏了,失去指挥的英军顿时一片混乱,隆美尔乘机攻下了英军的后勤据点梅契里,英军第2装甲师连同师长和2,名士兵被俘,还缴获了许多英军物资。隆美尔对一个反毒气战用的风镜相当中意,把它戴到帽缘上,成了隆美尔的著名形象。失去了补给的英军全面崩溃,隆美尔在10天内就“收复失地”,英军先前所立的道路指示牌“韦维尔之路”也被德军士兵换成了“隆美尔之路”。
▲隆美尔向士兵训话
先胜后败的韦维尔十分恼火,他组织一次“战斧”行动,力图反击,在物资充足,掌握制海制空权的优势下,虽然给德军造成了一些损失,但在善于使用坦克迂回和88mm炮反坦克的隆美尔面前依然作用不大,反而被隆美尔迂回到后方,全线溃败,损失了多辆坦克,而德军只损失了12辆。希特勒对此非常满意,将隆美尔晋升为中将,而他的对手韦维尔则被恼怒的丘吉尔撤换,由奥克莱金接任。虽然德军进展顺利,但其后勤补给始终是短板,而英军虽然屡战屡败,但却总能得到补充,再加上盟军在海空方面的优势,隆美尔并不能将英军赶尽杀绝,而是形成了僵持局面。
▲由于补给不足,德军不得不大量使用缴
获物资,图为隆美尔向乘坐缴获自英军
的M3半履带车上的士兵训话
希特勒为表扬隆美尔的功绩,于年1月20日授予隆美尔橡叶骑士佩宝剑铁十字勋章(全德军中第6位授予此章者),1月30日又再将其晋升为上将,还将隆美尔的非洲军升格为“非洲装甲集团军”(PanzrarmAfrika)。在德意空军对马耳他岛上的英国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后,德军的海上补给线有了保证。在得到了充足的物资后,隆美尔于5月向英法军(自由法国军队)发动了攻击,虽然此时的英法军作战意志还算坚决,但有充足物资保证的德军显然战斗力更强,再加上隆美尔有效而惯用的迂回战术,英法军接连溃败。6月22日,德军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托布鲁克,缴获了吨各种物资和2辆车辆,并进军到埃及境内,丘吉尔因此被下院问责。这一天隆美尔获得晋升,成为了德军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元帅,这也是他一生的巅峰。面对隆美尔屡次不能得胜的英军对他十分畏惧,呼之为“沙漠之狐”,英军甚至还专门下通知,命令部队不得“议论隆美尔”。
▲专克隆美尔的蒙哥马利来到北非后,
德军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但德军的补给线太长始终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盟军加强了地中海上的海空力量后,隆美尔又要为后勤头痛了。屡次战败的英军痛定思痛,换上了隆美尔一生的克星——蒙哥马利。此二人真是棋逢对手,他们都是在己方不利时来到战场,并且迅速改变了战争局面。蒙哥马利吸取了前任的教训,避免以隆美尔熟悉的方式作战,发挥己方经得起消耗、有海空优势的长处,并使出了比隆美尔更狡猾的伪装欺骗手段,在诱使德军出战并大量消耗德军后,集中两倍于德军的优势兵力发动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隆美尔在战场情况非常糟糕的情况下,又收到了元首“不成功便成仁”的命令,犹豫不决之间,德意军大部陷入包围被歼,最终只撤出不到一半的部队,一路退到突尼斯,后来虽然有在凯瑟林山口重创美军的局部胜利,但总体形势已经非常不妙。隆美尔请求撤出北非的建议遭到了希特勒的训斥,隆美尔在交出了指挥权后回到柏林,余下的轴心国军队于年5月13日全部投降。
▲德军中仅有四位元帅获得过钻石
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
虽然非洲军完蛋了,但失败并不能全怪隆美尔,因为补给线问题才是北非德军的软肋和最大的败因。对于这一点,希特勒其实也很清楚,所以后来仍然向这位灰头土脸的“败军元帅”授予了钻石橡叶佩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回到德国的隆美尔过了一段时间的平静生活后,又被希特勒起用,出任在法国防守盟军进攻的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上任后到各地视察,发现被大肆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实则漏洞百出。深知盟军实力的隆美尔意识到,在对手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唯有靠坚固防线才有抵挡进攻的可能。尽管隆美尔尽心尽力,紧赶慢赶,但直到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时,“壁垒”也没来得及建好。
▲隆美尔遇袭的一幕被英军飞机上
的照相枪拍了下来,左下为扫射隆
美尔座车的英国飞行员
诺曼底登陆行动发动时,隆美尔并不在岗位上,因为他认为盟军不会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于是申请了假期去庆祝妻子的生日,并计划随后晋见希特勒,希望能再获得一些兵力补充。等到他闻讯返回指挥部,盟国的进攻已经遍地开花,无可阻挡了。7月17日,隆美尔在去往前线途中被英国皇家空军查理·福克斯(CharlyFox)指挥的第战斗机中队喷火式战斗机扫射,驾驶员为了躲避空袭把车撞到了树上,隆美尔头部受了伤。有意思的是,遇袭的地点就在一个叫做“Saint-Foy-d-Montgomry”(蒙哥马利神圣信念)的小村子旁边,这个巧合也被后人戏称为“蒙哥马利专克隆美尔”的“铁证”。
▲隆美尔的一家,为了保护家人,
他不得不选择死亡
随着德国军在东西两线的不断失利,德军内部出现了除掉“一条道走到黑”的希特勒,然后与盟国和谈的声音。这部分军官策划了一个由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实施,用炸弹刺杀希特勒的密谋,虽然炸弹成功引爆,但却没能炸死希特勒。大难不死的元首立即下令搜捕“反贼”,参与密谋的军官们死的死,抓的抓。由于这些军官曾打算在刺杀成功推举隆美尔为首脑与盟军和谈,这一情况被审讯出来后,希特勒顿时坐立不安,下决心要除掉这个“隐患”。但这个大独裁者也知道隆美尔在军队中深孚众望,如果直接处死他,倒可能激出一帮真的“反贼”来,于是希特勒和之前凯特尔元帅商议后,决定给隆美尔一个选择自杀的机会。
▲隆美尔的确享受到了国葬的待遇,
但这也不过是希特勒掩人耳目的
招数——希特勒仍然利用死去的隆美尔
来凝聚人心
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遣了两名使者——威廉·柏根多夫和恩斯特·麦塞尔将军,带着一个服用三秒后即会死亡的氰化物胶囊,前往隆美尔的家,向隆美尔宣布了法院判决,让他做出选择:是被逮捕后处死,举家尽灭,还是安静地自杀以保全家人和部下?经过几分钟的考虑后,隆美尔做出了自杀的选择——他带着元帅杖,坐上由党卫队军士长海因里希.杜斯驾驶的车,开到一片树林,除隆美尔外,其他人都下车离开。五分钟后,杜斯回到车上,隆美尔已经服下毒药,平静地死去了。看到这一幕,这位军士难过地哭泣起来,替他换下了头上的帽子……
▲隆美尔以死保护的独子曼弗雷德,
就是讣告落款的那个“空军战士”
二战德国陆军的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但是这样结局也许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他活到战争结束,会不会成为战犯呢?也许会,也许不会,不过后人对这位为纳粹德国的元帅还是以正面评价居多。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国防军优秀将领的隆美尔还算清白,他虽然在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曾多次抵制希特勒要求处死盟军战俘中的犹太人的命令,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他对待战俘的这种骑士风度和优异的战术能力令他赢得了敌国政要和将领的敬重,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讲中曾讲道:“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奇特的相遇——“隆美尔”(左)
和“蒙哥马利”(右)
隆美尔唯一的儿子曼弗雷德,14岁就在二战中的德国空军服役,后在勒克莱尔被法军俘虏。战后在英国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从起任斯图加特市的市长达22年之久。为表彰他多年来为法德友谊所做的贡献,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年6月12日将他任命为法国外籍军团军官。年5月4日,蒙哥马利之子,戴维?蒙哥马利来到斯图加特参观“隆美尔传奇”展览,见到了曼弗雷德?隆美尔,两个互为对手的二战名将的儿子在非常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见面握手,回忆父辈的往昔,这种情景令人不胜唏嘘感慨——战争与和平……
《军武次位面》官方新浪微博:
军武视频《军武次位面》总导演的个人
欢迎广大粉丝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by/169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