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A4型题

患者,女性,55岁。腹股沟韧带外侧下方突然出现半球形包块,疼痛,不能回纳,伴有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腹部X线检查提示:腹腔胀气,有数个液平。

1.该患者最可能的情况是

A.股疝

B.腹股沟直疝

C.腹股沟斜疝

D.腹股沟淋巴结炎

E.粘连性肠梗阻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A

2.最有助于病情判断的依据是

A.该患者为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

B.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C.包块呈半球形

D.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外侧有一包块

E.腹部X线检查提示腹腔胀气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D

3.该患者目前恰当的处理是

A.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B.观察疼痛等症状有无缓解

C.观察包块大小的变化

D.择期手术治疗

E.尽早手术治疗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E

解析:1.中年以上妇女,腹股沟韧带下方包块,伴肠梗阻症状,符合股疝临床特点。

2.股疝确诊的关键是病块脱出的部位。

3.股疝易嵌顿、绞窄,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刘某,因交通事故致伤昏迷,3小时后入院,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但按压眶上神经有反应,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入院第2天,血压/mmHg,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而慢,时而躁动、呕吐,按压眶上神经无反应,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肢体瘫痪,病理反射阳性。

4.该患者的主要病症最可能是下列哪项

A.颅前窝骨折

B.脑挫裂伤继发颅内血肿

C.脑震荡

D.颅中窝骨折

E.颅后窝骨折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B

5.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欠妥的是

A.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等变化

B.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

C.持续留置导尿

D.保持大便通畅以防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增高

E.配备吸痰器、气管切开等抢救用物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C

6.若进行手术治疗,则手术后护理正确的是

A.高渗性脱水药20%甘露醇ml要在1小时内快速静脉滴注

B.冬眠疗法可先用物理降温,再遵医嘱静滴冬眠药物

C.冬眠疗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2℃为宜

D.科水治疗期间不需记录出入液量

E.防止压疮、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E

解析:1.因为颅前窝骨折表现为眼睑青紫,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该患者无上述表现,所以排除选项A。脑震荡患者最初可有昏迷,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该患者一直昏迷,故排除选项C。颅中窝骨折表现为耳后乳突区皮下出现淤血,有时可出现脑脊液鼻漏,该患者无上述表现,故排除D。颅后窝骨折的表现为耳后及枕下出现皮下疲斑,该患者无上述表现,故排除选项E。

2.选项A、B、D、E为正确的昏迷护理措施。昏迷患者常有排尿功能紊乱,短暂尿潴留后继以尿失禁,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留置尿管时间不宜超过3~5天,需长期导尿者,可考虑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持续留置导尿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

3.髙渗性脱水药20%甘露醇ml要在0.5小时内快速静脉滴注,故选项A错误。冬眠疗法要先遵医嘱静滴冬眠药物,待患者进入冬眠状态,方可开始物理降温,故选项B错误。冬眠疗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故选项C错误。患者应用脱水治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要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故选项D错误。该患者术后要定时翻身,防止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故选项E正确。

男性,34岁,外伤后肝破裂,失血性休克,右肝叶切除术后返回ICU。给予胃肠减压,腹腔引流,中心静脉压监测,锁骨下静脉高营养。

7.护士应给予的基础监护措施不包括

A.血压及心电监测

B.直接动脉压监测

C.呼吸监测

D.体温监测

E.监测每小时尿量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B

8.若病人动脉收缩压正常,中心静脉压偏低,提示

A.血容量不足

B.血容量轻度不足

C.心功能不全

D.肺循环阻力高

E.容量血管收缩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A

9.针对静脉高营养,护士应每天监测的项目是

A.肝脏功能

B.肾脏功能

C.淋巴细胞计数

D.电解质及血糖

E.氮平衡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D

解析:2.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偏低往往提示血容量不足,此时病人动脉收缩压正常是血管收缩的结果。

患者,男性,52岁。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半年,尿脱落细胞检査,可见恶性肿瘤细胞。

10.该患者可能的诊断不正确的是

A.膀胱癌

B.前列腺癌

C.输尿管癌

D.肾盂癌

E.肾盏癌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答案:B

护理公开课投稿邮箱:

hlgkktg

.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zz/16996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