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1.html

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体表标志和投影、层次和毗邻关系等的科学,它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各学科尤其是外科学和影像诊断学等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课程团队

01

课程概述

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内器官与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层次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本课程是医学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深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为学习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以及影像诊断学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区、上肢和下肢共八章组成,各章均包括概述、局部层次结构、器官的位置、毗邻、血液供应、淋巴回流、神经支配等内容。

02

课程大纲

上下滑动以查看全部

01绪论

明确局部解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在整个医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发展前景。

课时

1.绪论

02头部

通过对头部结构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深刻理解头部各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关系,为颅脑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课时

1.头部的表面解剖

2.面部浅层结构

3.腮腺的局部解剖

4.面侧深区

5.颅顶的层次解剖

6.蝶鞍区

7.穿经颅底的结构和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03颈部

通过对颈部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深刻理解颈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颈部各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关系,为相关学科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解剖学基础。

课时

1.颈部的分区和表面解剖

2.颈部层次结构

3.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和颈动脉三角

4.肌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5.甲状腺的局部解剖

6.胸锁乳突肌区、颈根部及颈外侧区

04胸部

通过对胸部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深刻理解胸壁的层次解剖,胸膜和胸膜腔的意义,肺的形态结构特点,纵隔的分区及各区内的结构,为胸心外科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基础。

课时

1.胸部的分区和表面解剖

2.胸壁的浅层结构

3.胸壁的深层结构

4.膈

5.胸膜和胸膜腔

6.肺

7.纵隔概述和上纵隔

8.前纵隔、中纵隔

9.后纵隔

05腹部

通过对腹部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深刻理解腹前外侧壁的层次解剖与腹部手术切口的关系,腹股沟区的解剖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腹腔脏器的结构特点、毗邻和延续关系,为普外科和泌尿外科等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课时

1.腹部的分区和表面解剖

2.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3.腹股沟区

4.腹膜形成的结构

5.腹膜腔的分区

6.胃和十二指肠

7.肝

8.肝外胆道

9.胰和脾

10.空肠和回肠

11.盲肠、阑尾和结肠

12.肝门静脉

13.腹膜后隙

14.肾

06盆部与会阴

通过对盆部与会阴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深刻理解盆壁的构成,盆腔脏器的位置安排、结构特点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盆筋膜和筋膜间隙,坐骨肛门窝的位置和境界及内容,尿生殖膈的构成,会阴浅隙与会阴深隙的构成及内容,为妇产科、泌尿外科和普外科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课时

1.盆部的构成、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2.盆腔脏器的安排、盆筋膜和筋膜间隙

3.盆腔脏器

4.肛区

5.尿生殖区

07脊柱区

通过对脊柱区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深刻理解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特点,为脊柱外科学提供必要的解剖学基础。

课时

1.脊柱区的层次结构

2.脊柱区的血管和神经

3.椎管及其内容物

08上肢

通过对上肢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深刻理解上肢各区域结构的配布规律,重点理解上肢肌的配布规律,血管神经束的构成,为骨外科和手外科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课时

1.上肢的表面解剖

2.腋区

3.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4.臂部

5.肘部

6.前臂部

7.腕

8.手掌

9.手背和手指

09下肢

通过对下肢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深刻理解下肢各区域结构的配布规律,重点理解下肢肌的配布规律,血管神经束的构成,为骨外科和足外科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课时

1.下肢的表面解剖

2.臀区

3.股部

4.膝部

5.小腿部

6.踝与足部

03

老师简介

李振中,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年在山东省全省“青春立功”活动中荣立二等功1次。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第四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年获教育部首批优秀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资助。年3月至年2月,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在全美和世界知名的神经科专家Dr.AvindraNath指导下,从事神经病变研究。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局部解剖学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年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局部解剖学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

刘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在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工作。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局部解剖学课程主讲教师之一。主要学术贡献: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主要研究者参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

丁兆习,年获山东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博士学位。年11月-年11月在美国休斯顿安德逊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参加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局部解剖学》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在线教育课程(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慕课课程)等课程建设,担任主讲教师。

扫码可加入课程参与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by/17014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