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股疝专科治疗医院 >> 股疝护理 >> 临床每日一练腹外疝
1、患者,男,30岁,右腹股沟梨形肿块5年,时隐时现,逐渐增大,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查外环超过一指,压迫内环后肿块不出现,诊断最可能是
A、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
B、精索肿物
C、精索鞘膜积液
D、腹股沟斜疝
E、腹股沟直疝
2、患者,男,70岁,有多年排尿不畅,呈滴淋状,近2年双侧腹股沟区出现半圆形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后消失,体检时压迫内环肿块仍出现,诊断为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股疝
D、切口疝7
E、巨大疝
3、患者,男,30岁,右腹股沟梨形肿块5年,时隐时现,逐渐增大,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查外环超过一指,压迫内环后肿块不出现,诊断最可能是
A、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
B、精索肿物
C、精索鞘膜积液
D、腹股沟斜疝
E、腹股沟直疝
4、患者,1岁3个月,其母发现其右腹股沟区肿块3个月,在哭闹时明显,查右腹股沟区肿块约鸽卵大小,压迫内环后肿块不出现。其手术治疗的方法为
A、McVay法
B、Ferguson法
C、Halsted法
D、疝囊高位结扎法
E、疝成形术
5、患者,男,36岁,右腹股沟肿块10年,可回纳,今晨突然咳嗽后,突然出现肿块增大,局部出现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查肿块局部红肿有压痛,穿出暗红液少许,处理为
A、Ferguson修补术
B、Bassini修补术
C、Halsted修补术
D、疝成形术
E、腹部探查肠切除术
6、女性,42岁,嵌顿性股疝6小时,经用力按压还纳疝块后2小时,腹部持续性痛伴下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此时应考虑
A、股疝内容物血运不佳
B、回纳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并坏死
C、嵌顿疝内容物未完全还纳
D、肠坏死穿孔腹膜炎
E、并发附件炎
答案下滑1、
D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3.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7.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
2、
B
本题选B。题中压迫内环肿块仍出现,提示为直疝。直疝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亦称腹股沟三角。直疝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构成外侧边,腹直肌外缘构成内侧边,腹股沟韧带构成底边的一个三角形区域。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为薄,所以是腹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股沟直疝即在此由后向前突出,故称直疝三角。直疝三角与腹股沟管内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腹横筋膜增厚而成)。即:直疝三角的构成(外侧边:腹壁下动脉内侧边:腹直肌外缘底边:腹股沟韧带)
3、
D
检查时,病人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4、
D
Ferguson法适用于较小和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斜疝Bassini法:适用于较大的和腹股沟管后壁强度减弱的斜疝。Halsted法:适用于较大的和腹股沟管后壁强度减弱的斜疝,但一般不适用于青少年McVay法适用于巨大斜疝和直疝腹膜前修补术:适用于复发性腹股沟疝Shouldice法:适用于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较薄弱和内环扩大的斜疝.
5、
E
本题选E。要先结合题干来做选择:查肿块局部红肿有压痛,穿出暗红液少许,提示可能有肠坏死,因此不适合再做修补和成形术,因此选E
6、
D
本题选D。凡经股环、股管而自卵园窝突出的疝,叫做股疝,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提示肠坏死,是肠坏死的体征,因此选D
●临床经验90条
●年医师考试通过率,医院考核指标
●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可以保留两年了
●年执业医师网上报名入口开通
●年医师资格考试缴费和方式汇总
●考生注意!医师现场审核资料开始准备了
●湖南考区年医师资格考试公告
●医师资格考试学历认证相关事宜
●医师报名常见问题汇总●实用:执业医师电子化注册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年医师考试报名条件,来看看这份官方文件吧!●年执业医师考试网报指南●年医师现场审核流程,附准备材料和装订要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