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股疝专科治疗医院 >> 股疝常识 >> 小儿疝气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不拆线技
杜明国(外科主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外科小切口,不拆线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下腹耻骨结节旁皮肤横纹小切口(双侧疝取耻骨结节上横纹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92例。结果92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38min,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均近似4天。2例术后4个月复发,1例术后5个月复发。1例术后1年5个月复发。阴囊肿胀多在手术后2周内消失。无切口感染、出血、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腹皮肤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
小儿腹股沟斜疝多为为先天性,为鞘状突未闭所致。我们自年3月-年3月选用小切口,不拆线技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2例,予以小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患儿,其中,男79例,女13例。右侧72例,左侧14例,双侧6例。1~2岁57例,3~4岁25例,5~6岁10例,2岁以下占本组58.69%。
1.2手术方法取患侧下腹部耻骨结节旁、外上横行皮纹小切口,相当于腹股沟外环口所在,切口长约1~37.5px,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后,手拉钩在腹外斜肌浅表将切口拉开,找到外环口。3-4岁以下不切开腹股沟管,外环口略钝锐分离,提起精索提睾肌筋膜。
2结果
92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30~58min,平均38min,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1~6天,平均近4天。2例术后4个月复发。1例术后5个月复发。1例术后1年5个月复发。阴囊肿胀多在手术后2周内消失。无切口感染、出血、积液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所谓小切口,不拆线治疗方法是外科医生对该病的熟练。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外科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风靡一时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无论采用一孔法或三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由于腹腔镜进入腹腔。实践证明,进入腹腔后所引起的肠粘连、肠梗阻可在今天、明天甚至20年以后发生,使该技术不被大多数医生所接受。而这项技术不能列入微创范畴。
因此,医院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仍是首选方案。
下腹皮肤横纹小切口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切口选在下腹部耻骨结节旁外上与皮肤纹理一致的横切口。切口小,皮肤切开处皮内缝合,不拆线,愈合后几乎不显手术瘢痕(图示)。
图示:比较切口长度与患儿阴茎直径。
腹股沟管壁修补术很少用于婴幼儿,因为小儿腹股沟斜疝与成人斜疝发生原因不同。腹壁薄弱区,通过以后的发育多能自行得到加强,故手术治疗时仅作高位结扎即可,无须修补。该手术方式适合腹股沟斜疝患儿,尤其是3-4岁以下患儿。
年长儿童由于腹股沟管变长,根据患儿机体发育的情况,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找到疝囊。巨大疝、或疝内口较大时需行局部加强或修补手术,经腹股沟管途径手术仍有其优越性。巨大的斜疝,内环口缺损大,在不将精索上提的情况下,个人经常把腹外斜肌内侧叶、内环口两侧的腹横筋膜、腹外斜肌外侧叶、水平褥式缝合,以加强内口。内环口太大,有时也将弓状缘和联合腱的被膜缝入,以加强内口,并适当折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加强腹股沟管前壁。
----------------医院---------------
-
解开跳绳运动小秘密nbsp有效甩走赘解开跳绳运动小秘密nbsp有效甩走赘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jc/169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