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位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腰丛的L1/L2/L3神经根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但在部分低位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患者中,也可以出现腹股沟区痛或下腹部疼痛。这种疼痛被认为是一种牵涉痛,并非根性受压症状。一般认为,来自低位腰椎间盘(L4-5/L5-S1)的疼痛信号经过交感神经链,上行通过灰交通支进入腰2的背根神经节,通过脊髓上传至大脑中枢,腹股沟区相对应于腰2神经根支配的皮肤感觉区,最终大脑中枢将这种痛觉识别反应在腹股沟区皮肤(如下图)。

也有研究认为,腹痛或腹股沟区的疼痛是由于低位椎间盘向侧方突出,直接刺激交感神经纤维所致。更有认为,低位椎间盘突出时,压迫低位腰骶丛出现坐骨神经痛,若此腰骶神经根与上位腰神经根有交通支或神经变异时,可出现下腹痛或腹股沟区疼痛。

尽管低位椎间盘突出引起腹股沟区疼痛的机制并不明了,但有临床案例证实这种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现将门诊一病例简介如下,虽然未经诊断性实验或手术证实患者的左侧腹股沟区疼痛为腰4-5椎间盘突出引起,但个人仍然相信这种猜测和假设是正确。

55岁女性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及左侧腹股沟区疼痛,站立及行走时疼痛明显加重,平卧时疼痛可减轻,不伴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大小便正常。经过一系列检查未发现腹部器质性病变。医院行腰椎间盘CT平扫,显示腰4-5左侧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如下图),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个人原因未遵医嘱。回家后除上厕所外均俯卧位休息,坚持三个月后左下腹及左侧腹股沟区疼痛消失。

2周前弯腰拾物时突发左下腹及左侧腹股沟区疼痛,站立、坐立及行走时疼痛明显,卧位时疼痛明显减轻,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无下肢放射痛,医院给予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甲钴胺静脉输液后疼痛明显减轻,但仍在站立及行走时疼痛加重。腰椎间盘CT平扫未见明显椎间盘突出,原腰4-5左侧旁中央型突出椎间盘明显吸收(如下图)。

腰椎MRI检查提示腰4-5左侧原突出部位残留“高信号区”,左侧旁中央偏外侧仍有较小椎间盘突出存在(如下图)。因患者有保守治疗成功的经验,要求暂行卧床休息和口服药物治疗。

该患者2年前发病时椎间盘突出明显,却无下肢根性疼痛,仅有左下腹及左侧腹股沟区疼痛,很难理解。经过3个月卧床休息症状完全消失,2年后的CT提示原突出椎间盘明显吸收,突出椎间盘重吸收临床并不少见。本次同样疼痛再次发作,是否与2年前机制一样,很难通过现有知识解释。患者拒绝实验性封闭治疗,难以验证假设,尚不能明确诊断。将继续跟踪随访,观察其转归。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by/16995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