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股疝专科治疗医院 >> 股疝病因 >> 如果肿瘤不幸长在了骨盆上,该如何治疗3D
如果肿瘤不幸长在了骨盆上,该如何治疗呢?在几十年前,这属于医学绝症,仅有两条路供选择:第一是不进行手术,走向死亡;第二是选择手术,只能冒险进行四分之一半骨盆截肢,身体下半部的一半肢体被完全移除,术后能够幸存下来的患者的生活苦不堪言,既无法好好坐着,也无法好好站立。当下,即便在发达国家,这种疾病的保肢治疗也属于高风险、高难度、高并发症的手术,且治疗费用高昂。
在中国上海,医学科学家巧妙利用3D打印技术攻克了骨盆肿瘤切除与保肢重建这一高难度的医学难题,他们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打印出与骨盆肿瘤切除后缺损匹配的个性化重建假体,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精准安装,实现了骨科手术从传统的“削足适履”到个性化的“量体裁衣”治疗模式的重大突破,而假体费用相差无几。术后,病人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生活质量也无太大变化。研发的相关技术也已经被推广应用到绝大多数的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3D打印中心)已在全国绝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了分中心,为全国各地患者带去了福音。
郝永强(左)、戴尅戎(中)、姜闻博(右)
骨盆肿瘤的治疗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一件打印好的1:1比例的金属骨盆重建假体展示在了记者面前,这个假体将改变一位患者的人生命运。骨盆肿瘤手术曾被誉为骨科最高难度的手术,早期很多病人没能幸运地走下手术台。这是因为骨盆紧邻内含大小肠、膀胱及输尿管、子宫及卵巢输卵管(女性)的腹腔与盆腔,还有坐骨及股神经与腹主动静脉及髂总、髂外、髂内动静脉等神经血管。手术步骤也异常复杂,在不损伤腹腔消化、泌尿、生殖等器官与坐骨神经、股神经及大血管等的前提下,找到并准确分离出骨盆肿瘤的外科边界并完整切除,再把准备好的个性化定制重建假体精准放置并准确安装。重建假体是第二大难关,因骨盆肿瘤切除后缺损形态各一、没有现成的假体可以提供,只能医工合作定制。过去这样的技术仅在少数发达国家能够实现,定制假体费用一般要在10万美元以上,定制周期一般需3个月左右。国内的骨肿瘤病人无法承受高昂的定制假体费用,时间上也等不起。骨盆肿瘤也是一个误诊率很高的疾病,病人大多有被误诊、漏诊的经历。郝永强介绍说,一位病人痔疮看了很久都没有好转,结果是骨盆肿瘤压迫了肠子,导致了痔疮的发生;有病人因为骨盆肿瘤挤压了肠道,引起了肠疝气,差点开错了刀;也有病人因为肿瘤压迫血管,导致腿部长期水肿,医生却始终无法找到发病原因;还有一些病人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导致下肢剧烈疼痛、麻木,却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甚至去做了腰部手术。所以,一经确诊病人处于肿瘤中晚期的比例较高。此外,除原发性骨盆肿瘤外,大部分都是其他器官肿瘤转移到骨盆上的,比如70%左右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都有可能发生骨骼转移。整体水平提升骨骼疾病治疗跃上新台阶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戴尅戎院士就开始了骨关节个性化人工假体的设计、应用与转化研究。在一次国内人工关节学术会议上,戴尅戎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王成焘教授相识,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30多年的紧密合作,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个体化假体制造领域,初步建成了直接面向临床的个体化植入假体数字制造体系。20世纪80年代,他们就设计出包括人工半骨盆、踝关节、肩关节、髋及膝关节等第一代个性化假体,并逐步建立起个性化人工假体设计及制备的技术体系。年获得了国内首张定制型人工假体的生产注册许可证,为众多的复杂疑难病例重建肢体功能提供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制型人工假体。如今,通过上海九院创建的3D打印模型、3D打印手术辅助导板、3D打印定制金属假体“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的应用与推广,骨盆肿瘤的切除与保肢重建难题终于完成了“破冰”。肿瘤有多大?长在什么位置?与周围重要脏器、血管神经等之间是什么关系等?有了3D打印模型,医生与工程师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讨论并确定手术方案,设计3D打印个性化手术辅助导板及重建假体。在手术中,医生应用3D打印手术辅助导板精准切除肿瘤后,就可以植入为患者“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属重建假体。郝永强展示骨盆3D打印器件郝永强告诉记者,上海交通医院进行的骨盆肿瘤切除个性化假体保肢重建手术无一失败,手术时间从过去的十多个小时,下降到3~5个小时,5年存活率超过了50%。定制假体费用也仅仅几万元左右,与国外动骤几十万相比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年完成的第一例3D打印个性化骨盆重建假体治疗的骨盆肿瘤患者恢复非常理想,术后不久就可以自如地开车去全国各地旅游。
近年来,在3D打印骨骼重建技术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又取得新一轮的重大突破,3D打印最常用的金属材料钛合金是惰性金属,与骨骼之间无法整合,永远存在金属假体-骨骼界面,进入人体长时间使用后,金属假体-骨骼界面会出现松动、断裂、脱落等导致假体失效,科研团队通过反复研究,在与骨接触的假体表面打印了能够让骨细胞长入的金属骨小梁,钛合金就能与骨骼长在一起,3D打印的个性化关节假体真正成为患者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长时间使用,规避再次或多次手术。令人振奋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3D打印中心研发打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股骨头和半月板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获得了成功,中心还在不久前拿到了国内首张个性化骨盆重建假体的备案许可证。专家介绍
郝永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上海市医学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年赴比利时Free医院骨科、年赴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骨科作访问学者。擅长骨肿瘤骨病治疗,利用3D打印技术解决临床因肿瘤、假体翻修、先天畸形、严重创伤等引起的复杂骨关节缺损病患的治疗难题。
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个性化硬组织重建植入器械的3D打印技术集成和应用研究”(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靶向Notch信号通路调控干细胞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项目批准号)”及“肌肉影响骨折愈合的Akt1信号通路分子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上海市科委“基于图像融合的下一代非触式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制”、医院发展中心新兴前沿技术项目“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个体化保肢重建中的应用及规范化平台建设”、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基于3D打印技术实现骨盆肿瘤个体化保肢重建的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重点项目“载PTX可控释放涂层可降解镁合金骨内填充支架修复骨肿瘤骨缺损的研究”等项目,作为子课题副组长参加国家项目“具有多级孔结构的有序纳米纤维BC/HAp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国家项目子课题“新型医用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生物适配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工程项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等研究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余篇(SCI收录26篇)。
门诊时间
骨科门诊:周一下午及周三上午-黄浦区瞿溪路号新门诊大楼3楼
3D打印-骨科医工联合门诊:周三下午-黄浦区制造局路号10号楼5楼3D打印接诊中心
武文
主治医师,交大博士
年7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骨科工作至今,主攻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利用3D打印技术提高临床诊治的精准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以主要参加者参与国自然课题2项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获得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年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门诊时间
骨科门诊:周三下午-黄浦区瞿溪路号新门诊大楼3楼
3D打印-骨科医工联合门诊:周三上午-黄浦区制造局路号10号楼5楼3D打印接诊中心
王磊
医学博士,住院医师
主要研究领域有:1)恶性骨肿瘤发病、转移及耐药机制的探讨;2)新型骨缺损重建技术的应用研究;3)新型骨修复材料的开发及效果评估。近年来,在戴尅戎院士和郝永强教授的带领下,也积极开展3D打印骨科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总影响因子大于80分。文章内容主要涵盖3D打印技术骨缺损重建的应用研究、骨肉瘤发病、转移和耐药机制的探讨以及新型骨修复材料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等方面。此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获得多次国内外骨科权威会议的交流机会。近年来,作为主要撰写人,撰写并获得资助的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2项。
门诊时间
3D打印-骨科医工联合门诊:周三下午-黄浦区制造局路号10号楼5楼3D打印接诊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