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色字体”   肝经是足厥阴肝经的简称,它是人体各个经脉当中最长的一条,它起于脚终于头,贯穿了整个人体。所以几乎由头到脚的疾病,通过肝经都能得到缓解,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女性月经不调及妇科炎症,精神抑郁及头疼等病症,都与肝经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养护肝经以按摩为主,不过因为肝经所属的穴位众多,总共28个穴位,应该分清主次区别对待。其中,太冲穴又被人们称为“消气穴”,经常按摩太冲穴可以起到理肝顺气,让人平静的作用;

而肝经上的章门穴则是可以帮助女性改善肝气不顺的一剂“良药”,患有肝气前途瘀结、乳腺增生等症状时都可通过按摩章门穴来进行调理。

  足厥阴肝经善于收集、储藏人体的“阴血”。因此,肝经具有主血、主筋、主疏泄的功能。肝经具有供血疏肝,活血通络,平肝泻火的功效,每天都非常尽职地将我们血液中的毒素排解出体外,可以说是人体血液的清道夫,对于护卫人体血液健康,肝经可说是功不可没的。

《黄帝内经》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肝气不足,在遇事决断的时候就往往会犹豫不决;而如果一个人肝气太盛,遇事时又会操之过急,有失稳重。

●足厥阴肝经--血液中的清道夫●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等。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4穴。●肝经不通,毒素入侵,病魔缠身●   熬夜等生活方式对于我们的肝脏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人在躺卧的状态下更有助于血液归肝,这个时候肝脏才能正常行使其运行气血的功能。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血液不能归肝,时间久了肝气必然会受到损伤,人就会面临气弱血竭的状态,这样身体上的大小毛病也就都随之而来了。   《黄帝内经》中用一句话来形容肝脏:“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属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肝是人体耐力和精神力的根本,人能够有精、气、神,都是通过肝脏的运作才能得以体现。所以,一个人如果过度劳累,首先伤到的一定是他的肝脏。   当肝经经脉不通时,人的身体出现的问题可能会更隐晦些,比如女性常见的月经不调、妇科炎症等很多妇科问题都与此有关。“肝胆相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中医里也讲究肝胆相照,中医认为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经与胆经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肝经一旦不通,胆经也必然会受到牵累,引起胆汁分泌不足,进而引发抑郁、头痛等病症的发生。

当然,肝脏的炎症就更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用心呵护我们肝经,不但要少生气,还要做到少熬夜,平时可敲打肝经,以便保持肝经的通畅。

  知道了肝经的重要性之后,还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来为它做疏通工作。在肝气最旺盛的时间是丑时,也就是凌晨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因为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时,肝脏才能心无旁骛地开始运行气血,到第二天,我们也才能精力充沛地开始新的一天。而敲打肝经,我们可在肝经的同名经——心包经当令的戌时(晚上9点至2点)敲打肝经。

往期推荐阅读:

经络高清动图来了,实用!(建议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勿把食疗当万能妙方,缓和病症,无捷径,而且个人病况有别,病人要治本就应先征求医生的意见,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余穴、穴位查询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pkk.com//mjcczl/1700080.html

------分隔线----------------------------